有朋友吐槽:今年好難,沒找到下家,只能做點兼職糊口,連社保都斷了……
其實隨著靈活就業者參加社會保險的制度和體系的完善,即便暫時沒有單位招用,自己也能以靈活就業者的身份繼續繳納社保。
但個人交社保,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可以參保哪些險種?
繳納的基數和比例是怎樣的?按月還是按季度、年度交?
如果斷繳,能否補繳?當被企事業單位重新錄用,是否需要轉移社保呢?
如果你也有類似疑問,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01、靈活就業者參保需要哪些條件?
2011年《社會保險法》開始實施的同年,靈活就業人員能以個人名義參加社保就被明確了下來。
但一開始,個人參保,除了戶籍限制,還可能面臨地域范圍、靈活就業證明等要求。
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后,靈活就業人員參保門檻大幅降低。
目前,只要滿足在法定勞動年齡內+以下靈活就業者的特征,不限戶籍,就能以個人名義參保。
(一)個體工商戶(部分地區要求無雇工);
(二)未在用人單位參加職工養老和職工醫保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
(三)新就業形態人員(包括依托電子商務、網絡約車、網絡送餐、快遞物流等新業態平臺實現就業,且未與新業態平臺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從業人員);
(四)國家和省規定的其他靈活就業人員。
其中,法定勞動年齡內,指的是年滿16周歲以上、未達到國家規定退休年齡的靈活就業者(不含在校學生)。
02、靈活就業者可參保哪些險種?
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是全國各地靈活就業人員都能參保的險種。
除此之外,部分地區如北京、廣東等,還可以參保工傷險或失業險。
以北京為例,根據《關于印發《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實施辦法》的通知》:
自2021年1月起,個人委托存檔并參加社保的本市靈活就業人員,可以按1%的費率繳納失業保險費。
而早年,當地就實現了工程建設領域的流動農民工按項目參加工傷險(有一定的行業及職業限定性)。
在靈活就業者可參保的險種上,廣東省開放出來的險種更多。
比如2021年下發的《廣東省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失業保險辦法(試行)》,有明確提到:
依托新業態平臺實現就業的靈活就業人員和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可以以個人身份申請參加失業保險。
不過此《辦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為2年,目前只在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大灣區9市及汕頭展開試點,并沒有覆蓋全域。
同年,《關于單位從業的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員工等特定工作人員參與工傷險的辦法》出臺,里面也有明確提到:
8類特定人員(主要包括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職員、享受1-4級工傷傷殘津貼或病殘津貼人員、實習生、見習生、家政服務者,網約車、外賣、快遞勞務等從業人員,特定志愿者等),能以個人名義購買工傷險。
除了養老和醫療,同步對靈活就業者放開失業、工傷等險種,以上無疑為新業態的就業者提供了更多的社會保障。
03、靈活就業人員如何參保?
大致流程就是:符合參保條件的個人或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持有效身份證件或營業執照,向參保地社保經辦機構或稅務機關,提交參保繳費申請。
審核通過后,按規定申報繳費即可,大致流程如下:
以上僅供參考
因各地政策不一,如果是首次辦理,建議先咨詢當地社保局或稅務機關。
04、參保的繳納基數和比例是怎樣的?
目前,靈活就業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也在參保地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工資基數上下限范圍內,即可以在當地上年度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60%-300%之間,自行選擇交費檔次。
大部分地區的靈活就業者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20%,部分地區如上海,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24%(2022年10月后新標準)。
在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比例上,各地就存在差異,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的醫保費率差異更大。
比如上海是11%,天津是8%,珠海統賬結合職工醫保繳費費率是7%,武漢靈活就業人的醫保費率是繳納基數的6%,大連是5.8%等。
工傷、失業等可繳納的險種的費率,不同地區、行業也有相應的差異。
05、靈活就業者參保如何繳費?
和職工社保不同的是,靈活就業者可以自主選擇按月度、季度、半年或年申報繳納養老保險費,很多地區并不限定按月繳費。
繳費渠道有很多,可以通過稅務窗口辦理,或者由指定銀行代扣代繳,也可以通過電子稅務局、各級政務服務大廳、支付寶市民中心、官方社保繳費公眾號或小程序進行繳費。
06、社保斷繳,能事后補繳嗎?
一般情況下,靈活就業人員不能補繳靈活就業期間沒有繳費的年限。
除非符合國家和當地規定補繳政策,以及不可抗力因素或業務相關部門的原因導致的無法按時繳納養老保險費情形除外(比如2020年受疫情影響,很多地區有出臺緩繳政策)。
為了避免斷繳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建議定期在繳費賬戶存入足夠的費款。如果費款不夠,導致扣費失敗,短時間(一般3個月內)個繳人員也是可以自行補托收的。
如果當年度已經申報繳納養老保險費但沒有及時繳納,有些地區的社保經辦機構和稅務部門,還會對這批靈活就業者,在次月2月底前通過短信、電話、網站公告、APP消息等方式告知,允許在次年6月30日前進行繳納。
如果超過時間還沒繳納,7月1日后,社保經辦機構和稅務部門將會清理靈活就業者上年度沒有繳費時段數據,這時想補交也來不及了。
07、能否同時在單位參保和靈活就業參保?
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不能重復參保的,因為社保需要保持唯一性,即同一個人,只能對應一份社保。
但目前為什么可能出現同一個人在多地參保呢?
主要還是因為全國的社保數據沒打通,仍以省級統籌為主,容易被鉆空子。
但以多重身份重復繳納,不僅會增加額外的成本,這種行為一旦被稅務機關或社保經辦機構發現,還會被要求注銷多余的社保賬戶,重復的繳費年限也不會因此增多。
08、社保轉移及其他問題
如果靈活就業者被用人單位錄取,從靈活就業參保轉變為單位參保,省內就業的話,一般不需要轉移社保,只需參保狀態正常,無欠費,辦理好個繳停保手續后,由單位接著交就好。
如果是跨省就業或者涉及機關事業單位之間流動的,就需要轉移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了。
反之,如果由單位參保變為靈活就業參保,也需要單位已辦理停保手續,滿足條件的個人才能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參保。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屬于戶籍不在本地,且男性已年滿50周歲、女性已年滿40周歲,首次以靈活就業者的身份參保,辦理參保繳費登記時,新參保地會按國家相關規定建立臨時的基本養老保險繳費賬戶。
當其再次跨省流動或達到領取養老金待遇時,臨時養老保險繳費賬戶中的本息會轉移到原參保地或待遇領取地。
寫在最后
有公開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我國登記在案的靈活就業人員就有2億人。
隨著靈活就業成為當下新興的就業形態,以靈活就業參保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這為眾多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待業兼職人員繼續繳納社保,享受相應的社保權益,大開了方便之門。
另外,在鼓勵以靈活就業者身份參保的同時,近年來,人社局對社保代繳、單位掛靠等行為打擊力度很大。一來是為規范參保,二來也是為有效規避騙保行為。
所以如果不能在單位參保,而自己恰好滿足個人參保的條件,自己交,其實更直接!
你覺得?以上希望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