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鯨苗苗
最近一位HR朋友遇上了難題:
她剛入職的這家公司打算將業務推向全國,目前正大舉擴招,可總部只在一二線城市有成立子公司的計劃,其他地方雖然也有招人或外派員工,但大部分只是辦事處。
辦事處人手不多,也沒有在當地注冊成立公司。這么一來,怎么解決各地員工的五險一金繳納問題呢?
如果你也有類似困惑,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下:
01、企業參保要滿足哪些條件?
簡單來說,就是有注冊公司。完成工商注冊后,企業就有了辦理社保登記及參保的權限。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后,隨著人社部《關于做好企業“五證合一”社會保險登記工作的通知》的下發,新開辦的企業有辦理工商注冊登記,就能同步完成企業的社保登記,不需要再單獨辦理,大大縮減了流程。
02、企業首次完成社保登記,需注意什么?
主要需注意2點:
1、保管賬號。隨著工商部門和社保局實現數據的共享和打通,一次性辦結企業注冊登記和社保登記成為可能。
一般登記完成后,服務平臺會發送提示短信至法人或經辦人手機號,告知單位編號和密碼,建議注意查收并妥善保管賬號信息。首次登錄社保網上服務系統,還需要補充完善相應的參保信息。
2、把握時間。按照《勞動法》、《社會保險法》等法律法規,企業在產生用工后30天內,就需要及時為職工辦理參保,逾時可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03、能否以辦事處名義交五險一金?
作為企業在各地的分支,辦事處是個特殊但普遍的存在。團隊構成一般包含外派人員以及在本地招聘的其他職員等。那辦事處是否可以為正式員工繳納五險一金呢?
這個需要看情況。如果辦事處同時在當地有完成工商注冊,是完全OK的。
如果辦事處沒有獨立的法人和營業執照,沒法辦理社保和公積金登記,自然也就不能直接繳納五險一金。
04、辦事處如何解決員工五險一金問題?
常見的辦法有3種:注冊分公司、走勞務派遣、掛靠代繳。但掛靠單位代繳有風險,各地人社局正嚴厲打擊。
從長遠和合規性考慮,在派駐地注冊分公司,以分公司名義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最穩妥,但可能涉及相應的注冊資本繳納、稅務、年檢等。
從便捷性考慮,通過與派駐地的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勞務派遣合同,由派遣公司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再為其繳納五險一金也可以操作。但也會涉及管理費、代理費等,另外員工簽約時也可能有所顧慮。
還有一種折中的方法:盡量從公司注冊地外派人員,這樣即便人在外地,也可以協商在原工作地繼續繳納五險一金。
員工對此辦法也更容易接受:一來將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固定在某處參保地,累計繳費年限滿10年,更有可能成為退休待遇享受地(多段關系均滿10年,最后一個滿10年的省份是退休地)。二來,跨省流動就業,頻繁遷移社保也相當不便。很多臨時性外派人員,更希望在原工作地參保。
05、社會團體的分支機構能交五險一金嗎?
可以。根據勞社部發〔2008〕11號《關于社會組織專職工作人員參加養老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依法登記的社會團體(包括社會團體分支機構和代表機構)、基金會(包括基金會分支機構和代表機構)、民辦非企業單位、境外非政府組織駐華代表機構及其簽訂聘用合同或勞動合同的專職人員,按屬地管理原則,可以參加當地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而根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等也在適用范圍內。
但這類組織在繳納五險一金時,需要提供政府部門批準的成立文件、社會團隊法人登記證書等原件及復印件。
以上希望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