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數:3400字
企圖心是個好事還是壞事?
你會厭煩企圖心很強的人嗎?
如何管理企圖心很強的人?
這是事關人才發展、真高管涌現的關鍵問題。
企圖心是個貶義詞嗎?
當我們說“某人很有企圖心”,這是在表揚還是在批評?
當這個詞用于特定類人員的時候,其含義是偏積極的。
比如,企圖心用在評價銷售人員身上,不僅是適合的,甚至是必須的。
同理,如果把企圖心應用于競技運動員(尤其是我方運動員身上),也是適用的。
用在軍人身上也適用,比如《亮劍》里面的李云龍,企圖心就很強,各種鬼主意層出不窮。
如果銷售人員、競技運動員、軍人缺乏企圖心,那將是很大的缺點。
不過,如果我們把它泛化為一個通用的人員標準,說“我們需要企圖心強的人才”,多少有點令人不那么舒適。
為什么呢?因為“企圖心”暗含了不擇手段、貪得無厭的感覺。所以,這個詞經常用在“壞人壞事”上。比如說,這個電信詐騙人員企圖心很強;那個投機鉆營的人的企圖心很強。
可以說,企圖心這個詞確實是有點“自帶渣男氣質”,容易被理解為“只顧個人成功且不擇手段”,雖然它本身是偏中性的。
如何對待企圖心?
一個公司、一個一號位應該如何對待“企圖心”?
我的觀點是:第一是承認&接受,第二是欣賞&保護,第三是管理&引導,而不是視之為敵。
第一是承認&接受:承認和接受每個人都有企圖心,因為它是生存意志的體現,是人性。
這一條很關鍵,因為它決定了一個公司、一個一號位對于企圖心這件事的態度:是“疏”還是“堵”?
很多厭煩企圖心的人,會以優越感的心態宣稱自己沒什么企圖心,所以“無欲則剛”。
這是真的嗎?我不覺得。
比如說,老白兔難道就沒有企圖心嗎?很多老白兔的企圖心就是:安穩的工作、不錯的收入、平和的心情、工作生活平衡。這不是沒有企圖心,只是在工作上沒有那么強的企圖心。
創始人有沒有企圖心?企圖心強不強?
沒有很強的企圖心,誰愿意干創業這種事?
自己有企圖心,就不能承認和接受別人有企圖心?
第二是欣賞&保護:企圖心是生命力的體現。
我們欣賞的是企圖心背后的“生命力”: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強。
企圖心強的人在行為上的體現是:目標明確、千方百計、臉皮厚、愈挫愈勇、高度投入、不懼競爭、敢于PK、很傻很天真又猛又持久,等等。
想想非洲的鬣狗,盡管樣子及行為不令人愉悅,但是我們經常會驚嘆于他們的頑強。
不僅是欣賞,還要保護。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據說這句話是劉慈欣說的。雖然有點叢林法則的意思,但是市場競爭確實也不是請客吃飯,還是有公司生死存亡的問題的。
企圖心強的人往往有追求個人成功的巨大動力。這種巨大動力是需要被保護的。公司風平浪靜的時候也還行,當公司遭遇到挑戰的時候,如果企圖心存量不夠的話,舉目四望則可能真的無可用之人。
還要注意,年輕的時候誰都容易有點企圖心,真正考驗企圖心的是40歲以后。如果沒有在年輕的時候就注意保護企圖心,到了40歲以后,想保護也來不及了。
第三是管理&引導:企圖心有它“惡”的一面。不加以管理和引導,很容易走上歧途。
企圖心必須被規則和獎懲所管理;被價值觀和使命愿景所引導。
不然,企圖心強的人,輕則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重則是“禍司殃民”。
引導到哪里?核心是要把企圖心引導為事業心。
能進化到事業心的企圖心,一般都不會讓人煩。
事業心和企圖心,差別在哪?
有事業心的人,可以自我管理,可以被價值觀、使命愿景所管理;只有企圖心的人,總是需要規則、獎懲和他人來管理。
管理和引導企圖心
管理和引導企圖心,關鍵在于平衡好“個人成功”、“他人成功”、“團隊成功”、“公司成功”、“社會成功”這幾者之間的關系。
對于基層來說,必須管理好“個人成功”和“他人成功”的關系,學會雙贏。
如果企圖心很強又加上零和思維,就很容易把人與人的關系變成競爭。這樣的人會把團隊搞得烏煙瘴氣。
對于中層來說,必須管理好“個人成功”與“團隊成功”的關系。不然,很難從個人貢獻者演變為團隊領導者,難以打造高績效高活力團隊。
對于高層來說,必須管理好“團隊成功”與“公司成功”的關系。如果企圖心只是停留在自己所轄團隊的成功上,則難以成為真高管。
對于一號位來說,必須管理好“公司成功”與“社會成功”的關系。優秀的一號位必須有“使命感”:你所領導的組織,在整個社會中承擔什么角色和責任。只有企圖心的一號位,很容易迷失自己,也容易把公司帶向泥潭。
從企圖心視角理解幾個人才問題
第一,一號位如何管理企圖心強的人?
管理企圖心強的人,是每個一號位的必修課。
打鐵還得自身硬。
只有企圖心,缺乏事業心的一號位,管理企圖心強的高管是比較困難的。針尖對麥芒,彼此彼此,相互都看得很清楚,誰也別想賺誰的便宜。這就是個權力的游戲。
有事業心的一號位,基本可以階段性用得了、管得了企圖心強的高管。但是,就是階段性的使用,難以建立深度的工作關系。一號位也很難把高管的企圖心引導到事業心,不能幫助高管升華自己的人生意義。
如果說事業心是高管的必須,那么使命感就是一號位的必須。
一號位只有具備了使命感,才可能引導高管從企圖心走向事業心。
當然,一號位不能只有使命感,也得有很強的管理手腕,不然很難把控得了企圖心的“惡”。很多一號位因為在商業敏銳上或者專業技術上很強而創業,但管人有明顯的短板,經過很多努力也難以自我突破,這種情況要及早做結構性的安排:比如只做0-1或1-10那段,之后就把公司賣了;或者命好找到一個既能把握人但是又不會“反目”的合伙人;或者就是降低自己的企圖心,小打小鬧一下就得了;甚至就別當老板了,創業也不是天生就高人一等;等等。
第二,一號位如何管理老白兔?
一個人把“個人成功”置于“團隊成功”和“公司成功”之上,這種情況,大部分一號位(以及其他高管)都是能看得出來的。
比較難的是,很多人雖然注重 “團隊成功”及“公司成功”的,但能力不足(比如,高管缺乏全局視角及系統思考能力),就容易成為老白兔。
當能力不足、德不配位而生活又沒有什么壓力的時候,有些人不把精力放在提高自己上,而是把精力放在談判價值和轉移價值上而不是創造價值上,逐漸走向了以個人安全、個人免責為導向。
換句話說,就是混吃混喝,把水攪渾,濫竽充數。
這種現象非??简炓惶栁坏蔫b別能力及對人管理能力。
每個人在能力成長上都會遇到挑戰,階段性不勝任并不是小概率事件。以菩薩心腸加上霹靂手段,通過嚴格的績效管理給壓力,促進持續自我突破,建立能上能下的機制都是非常必要的方式。
第三,管培生這事靠譜嗎?
很多一號位對于管培生這件事一直是猶猶豫豫的。背后有個基本認知的問題。這事靠譜嗎?
大家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會不會有些人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初步解決了“個人成功”、“他人成功”、“團隊成功”、“公司成功”、“社會成功”這幾者之間的關系。
我相信是有的,至少是有很好的基礎在進入職場后很快就能解決的。
這樣的一群年輕人,假以時日,一定會產生有競爭力的高層甚至是一號位人才。
這就意味著,在鑒別和發展年輕高潛的時候,核心的一個鑒別點、引導點就是這個:能夠平衡好個人成功與其他成功的關系。
第四,公司應該允許員工沒有很強的企圖心嗎?
公司不僅要欣賞和保護高潛人才的企圖心,也要承認和接受很多人在工作和事業上沒有那么強的企圖心。
就像羚羊、白兔、小鹿一樣,看起來就遠沒有獵狗、獅子、蛇、鷹那樣的企圖心。
一個好的組織生態,一定要允許白兔。每個公司都應該有低企圖心類的崗位。比如,很多公司的一些行政操作類崗位,就首先是個工作而已,能夠有責任心就很不錯了。這類崗位有著重要的社會功能,是這個社會運轉所必須的。
但是白兔們不能放在錯誤的崗位上,尤其是中高層管理崗位上。中高層人員必須有強烈的企圖心,中高層崗位上不能是老白兔。
結語
一個公司如何對待“企圖心”,這是事關人才發展、真高管涌現的關鍵問題。
對于企圖心,我們要承認&接受它,欣賞&保護它,管理&引導它。
舉個實際例子,阿里把“企圖心”轉化為“要性”,再加上“價值觀考核”、“政委”這些措施,就是在承認&接受、欣賞&保護、管理&引導。華為強調“以奮斗者為本”以及“分好錢”,本質上也是在做同樣的事。
兼容了雙贏思維的企圖心,可以助力“優秀的團隊貢獻者”的涌現。
兼容了團隊成功的企圖心,可以助力“優秀的團隊領導者”的涌現。
兼容了公司成功的企圖心,可以助力“有事業心的真高管”的涌現。
兼容了社會成功的企圖心,可以助力“有使命感的企業家”的涌現。
這四者連在一起,就搭起了一個公司人才體系的骨架,真高管就可能源源不斷地涌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