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Yinting Hou
編輯 | 林比利
國內消費支出在2023年前兩個月恢復了增長,經濟正在復蘇。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23年1-2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067億元,同比增長3.5%。同期,全國網上零售額20544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7476億元,同比增長5.3%。
擴大內需,提振消費,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點。電商,作為創新的消費場景,正在持續發揮激活消費的“引擎”作用。
3月21日,拼多多百億補貼牽手央視新聞推出“美好生活拼出來”系列帶貨直播,首站走進福建省泉州市。據悉,央視主持人任魯豫、記者王冰冰組成“魯冰花”組合,在直播間向觀眾推薦福建特產、美容護膚、服飾箱包、數碼電器、食品生鮮等數十種產品,直播時長約3.5個小時,觀看及拼單人次逾2000萬。
拼多多百億補貼牽手央視新聞推出的“美好生活拼出來”系列帶貨直播,首場落地泉州市。圖源:莫斯提 攝
“這次參加央視直播間的百億補貼的活動,效果非常不錯。平時參加百億補貼的銷售數據也比較樂觀,會比日常銷售增長兩三倍。”拼多多水果店鋪“胡鮮森”創始人胡劍峰對價值星球說道。
特色產業帶“爆單”
在此次“美好生活拼出來”系列帶貨直播泉州直播間中,胡鮮森旗艦店的軟心白芭樂、云霄枇杷獲得了現場展示,北方人王冰冰連吃了幾塊芭樂,她說道,之前沒有真正吃過芭樂、枇杷。
事實上,軟心白芭樂、云霄枇杷,都屬于福建本地特色的水果。來自亞熱帶的這些南方水果,經過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的傳播,成為了當下的“網紅水果”。
胡劍峰告訴價值星球,這次在央視直播間,百億補貼基礎上,店鋪還額外優惠了3元。這場直播下來,銷售了近1000單,遠超平時達人直播間的出單量,兩款特色水果獲得網友喜愛。
胡劍峰介紹到,拼多多百億補貼活動極大地帶動了店鋪的銷量。這次參與百億補貼活動,如芭樂一天可銷售3000單,而日常鏈接銷量在800~1000單,對比而言,百億補貼幫助銷量翻了幾番。
2019年,背靠“水果之鄉”福建省漳州市,胡劍峰開始電商創業。因為生鮮品類上較好的銷售數據,以及低門檻的開店入駐方式,他選擇了拼多多作為線上銷售平臺。不到四年時間,胡劍峰的水果生意,實現了從零到數千萬元的規模突破。
胡劍峰指出,以往,漳州當地果農大多通過線下批發方式銷售水果,如今超過六成水果通過線上電商平臺如拼多多銷售。透明的電商市場競爭,不僅帶動了銷售規模,也提高了水果的定價,增加了果農的收入。同時,線上直銷減少了“中間商賺差價”的情況,普通人也買到更加實惠的水果。
對于當地特色農產品如何通過拼多多“出村進城”,“魯冰花”也在直播中指出,拼多多百億補貼通過面向農產品、農副產品加碼補貼,百億補貼有效降低了供需兩端的采銷成本,鏈接全國數百個農業產業帶,助力區域農產品發展成大產業。
“‘美好生活拼出來’系列帶貨直播,目標是基于每個城市的資源優勢,聚焦城市特色美食、國潮好物等,打造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直播帶貨節目,活躍城市市場氛圍,發掘消費潛力,助力消費市場繁榮。”拼多多百億補貼負責人表示,平臺將通過“特色直播+百億補貼”的方式,讓好產品以好價格走進尋常人家。
據悉,此次直播所在地泉州,是我國民營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城市之一,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世界遺產城市。從泉州產業帶出發,一大批耳熟能詳的國貨品牌從走向千家萬戶。
此次直播中,除了福建軟心白芭樂、福建云霄琵琶,還帶出了吳光研濃香型鐵觀音、萬慶興羊脂玉茶具、桃溪永春老醋、鴻星爾克休閑鞋、卡爾美兒童足球鞋等當地品牌商品。這些當地特色品牌、產品,通過央視直播間,再次“種草”給全國人民,直接帶動了產業帶的知名度和經濟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站帶貨直播還吸引了榮耀、海爾、小米、珀萊雅等眾多非本地品牌商家參與。與受眾廣泛且頗得信賴的中央級權威媒體央視新聞合作,年度活躍買家數已超8億的拼多多,推動國貨品牌更快速地銷往全國,催熱全國消費大盤。
直播間“拼”鄉鎮文旅
在“美好生活拼出來”泉州帶貨直播活動前,王冰冰走訪了蟳埔、西街、洛陽橋等地,與廣大觀眾一同游歷極具歷史古韻的泉州。在蟳埔漁村,她頭梳簪花圍、身穿蟳埔女服飾、提著小魚簍行走在蚵殼厝之間,體驗“蟳埔女”的海腳生活。
“這次來到泉州,我覺得這個城市給我的印象還是很特別的。因為它不光有這種閩南的文化,在這里還能夠感受到多元文化的融合,不管是從人文方面還是從建筑或者是美食方面,像是置身于一個非常不一樣的世界。”王冰冰分享道。
據悉,泉州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很多遠洋商船正是從蟳埔出發揚帆起航。蟳埔女習俗,也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拼多多聯合央視的百億補貼專場直播,除了帶貨當地特色產品,還不忘將當地特色文化,通過創新的直播模式,傳播到全國各地。
實際上,“美好生活拼出來”泉州帶貨直播場地,正是搭設于泉州商業區中心地段府文廟的一個面積400平方米的室外演播室,而府文廟是泉州當地地標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唐代。
直播在泉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中開場。任魯豫和王冰冰兩位主播,邀請到了曾參演央視春晚樂曲《百鳥歸巢》的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演員許艷艷,在直播間現場演繹南音。簡短的表演,令直播縈繞著婉轉、美妙的古典戲曲氣息。
“南音演繹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恒久魅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王冰冰說道。
資料顯示,南音,原稱弦管,歷史相當悠久,是典型的漢族音樂模式,屬于絲竹型的中國傳統音樂。南音,以泉州一帶為發源地,流傳于現今的中國臺灣閩南裔族群聚居地區和閩南語系泉漳話地區,傳承了漢魏以來的古樂遺風。南音曲調高雅,素有千載清音的美譽,2009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無形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除了高雅的南音表演,此次直播中,還有泉州提線木偶戲的表演。
直播中央視記者王冰冰體驗泉州當地特色文化。 圖源:莫斯提 攝
泉州市提線木偶傳承保護中心(泉州市木偶劇團)演員吳蕓,在帶貨直播現場,即興表演了兩段精彩、有趣的提線木偶戲。王冰冰也現場體驗、學習了如何簡單操作提線木偶。
資料顯示,泉州提線木偶戲,又稱泉州傀儡戲,起于秦漢,唐末五代時便已流行于泉州,后經宋、元、明、清、民國,未曾中斷,迄今已跨越千年。該戲2006年入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泉州站直播間“種草”的地產,不僅僅是特產,還包括極富內涵的文旅。在直播間推介民俗文化,是此次拼多多系列帶貨直播的一大創新。從電商消費場景來看,這些傳統文化極好地宣傳了城市形象,對于當地消費的帶動效應也將更持久。
“百億補貼”,拼多多助力農業
“百億補貼是一個比較有調性的頻道。從我們商家的角度來說,平臺給我們資源,我們要用‘好貨’,搭建起好形象。因此,客戶在消費的過程中,百億補貼的產品是比較有保障的。平臺給商家一定的政策扶持,價格補貼之后,客戶獲得的就是‘好貨又低價’。”胡劍峰說道,4年來,他參與了超過100場百億補貼活動。
胡劍峰表示,百億補貼通常會給商家流量扶持和金額補貼,后者最高可達產品價格的30%。舉例而言,如單價30元的產品,拼多多可以補貼9元給商家,實際消費者購買的價格就是21元。
“2021年,百億補貼頻道開設‘官方合作旗艦店’入口,當年新入駐的品牌官旗店同比增長超10倍以上。”拼多多百億補貼負責人介紹,針對消費者不斷擴大的消費需求,百億補貼不斷加速品牌化進程,截至目前,百億補貼頻道已有近萬家品牌旗艦店入駐,實現全行業高號召力品牌基本覆蓋。
百億補貼背后,也是拼多多多年來一如既往的助農戰略。從“重營銷”向“重研發”的戰略轉型,拼多多投入優化農業供應鏈,持續推進農業產業帶的發展與升級。
根據拼多多歷年財報,2018年至2022年,拼多多全年研發費用分別為11.16億元、38.7億元、68.92億元、89.9億元、103.9億元。2022年,拼多多研發費用首度破百億元。
在2022年財報電話會議上,拼多多董事長兼CEO陳磊表示,“加強科技能力、提升農業和制造業的供應鏈效率,是拼多多明確的長期戰略。”
具體來看,2020年拼多多啟動“多多農研科技大賽”;2021年8月,拼多多正式設立“百億農研專項”計劃;2023年2月,為進一步服務鄉村振興,響應“數商興農”號召,拼多多啟動“農云行動”。
基于“百億農研專項”計劃,拼多多為更好地提升產量和產品品質,連續三年舉辦“全球農創客大賽”、“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等全球性、高水平農業賽事活動,為農業的數字化創新,進行田間地頭的落地探索。
此外,2022年以來,拼多多先后推出“多多新國潮”、“多多新匠造”、“多多出海扶持計劃”等多個專項活動,深入百余個制造產業帶,助力國貨品牌、鄉村好物直連國內外市場。
2月啟動的“農云行動”,則是拼多多集中投入優勢資源,在全國打造100個數字化農產品產業帶和全國知名的農產品品牌,充分運用秒殺、百億補貼等激發站內消費的策略,助推它們在拼多多爆發,進而推動整個農業產業鏈數字化發展。
如今,拼多多已直連超過1600萬農戶,累計帶貧人數超100萬,以創新的“農地云拼”模式,向近9億消費者銷售農戶們的農副產品,成為全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
最近,“美好生活拼出來”產業帶系列直播,延續拼多多對特色產業帶的支持、投入,是平臺力量的再一次積極發揮。緊跟促消費、穩增長的政策趨勢,拼多多百億補貼不斷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促進全國消費市場逐步回暖。
*本文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